11月19日,郑州市小说学会主办的王淑敏长篇小说《大时代的小过客》新书分享会在中国著名作家签名书藏书馆成功举办,中国作协会员、郑州市作协副主席、郑州市小说学会会长魏清海,中国作协会员、漯河市作协名誉主席南豫见,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旺盛,郑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郑州工作》主编刘跃亭,郑州市煤炭管理局副局长兼机关党委书记王少宗,中国作协会员、郑州大学教授、郑州市文学评论学会副会长刘宏志,中国作协会员、河南作协理事、郑州市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梦情,中国作协会员、郑州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彭进,畅销书作家、市小说学会执行秘书长魏灵芝,以及省会作家仓超、王卿、丁艳华、路遥等十多位嘉宾参加新书分享。活动由郑州市小说学会新媒体中心主任王欣主持。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会处于纵横关系复杂的社会网络中,而这其中发生在关系网中的点,都会在人的性格中留下烙印。《大时代的小过客》是郑州作家王淑敏的最新力作,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以白描手法,展现人性人情、饮食男女、职场情场,现实、矛盾、思辨、命运、婚姻、世态,无常无序无章的社会百态。阅读分享的这样一部反映人物多样性、复杂性的一部作品。王淑敏老师用文字排列的手段,定格成一个个不同的影像,以引起共鸣和思考。书里的两个男主角,催晓岩和易程,他们都是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弄潮儿,他们的个人奋斗,以及在奋斗中所撞上的人和事,无论是顺风顺水,还是逆浪行舟,都是时代所赋予他们的人生命途中不可或缺的际遇。他们的命运之源泉,无论吉凶祸福,都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是时代给他们指引了一条追求梦想和希望的奋斗之路。她说:“时代造就人生,时代也毁灭人生。小说中的其他人物虽然同处一个时代,却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和命运。这就是引人思考的可贵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所走过的不同的路途。正所谓,同样的时代,不一样的人生。这就说到了修养和历练,每个人的修养和历练不同,命运自然大相径庭。人生旅途是在“一念悲,一念喜,一念存,一念亡”的波折中走完的。”她还就写作体验做了很多分享。
中国作协会员、郑州市作协副主席、郑州市小说学会会长魏清海由衷感慨,谈到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社会化”,如何把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展示出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整个面貌。因为作品的时代性有薄弱和强烈、暗淡和鲜明的区分,同时作品的社会性有反映生活面的宽窄、深浅的差别。对此他说:“情感是小说的生命与灵魂,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艺术。浓郁的情感如同河流一样,流淌在《大时代的小过客》的篇章结构中,无论描写手法、人物塑造,还是情节伏笔、细节处理等艺术创作的相关问题,为了解书中的小人物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成为王淑敏小说艺术生命的关键所在。王淑敏女士善于在小说作品中表达情感,她的情感以节制、含蓄和内敛的方式在《大时代的小过客》中呈现出来,如同悲壮的场面一样,如同一副山水画一样,在字里行间游走,写出大量普通生命的喜怒哀乐、生死歌哭,是一部具有时代感的作品。”
中国作协会员、漯河市作协名誉主席南豫见老师现场发言妙趣横生、掷地有声。他带着岁月风霜过后的从容淡泊,依旧不变的文学那份炽热,他抛开小说作品本身,提出考量一部作品传世的价值与带给时代的意义分析,让小说分享的层级立马到了文学价值本身的探究。文学是神圣的,每个人在现实中容易被趋同化,而异化本身值不值得歌颂又有争议。对此南老又集合矛盾奖作品、余华老师《活着》的作品提出了几个契合:一是契合时代与阶层;二是契合矛盾与现实;三是契合人类共性与个性冲突。在听完南老的发言后,现场一下子成了热烈的讨论课。魏主席连忙说:“以后南老有专门的文学分享课程,只要大家热爱学习就好。”
下午三点的暖阳透过窗户,散发书香的藏书馆里,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旺盛老师眼里亮晶晶的光投射在书本上,他动情地说:“文学带不来金钱地位,但是文学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善缘,是一种力量,文学是温暖的光,带给人向上的力量。文学其实是一种修行,每一个作家都在这块土地上感受生命,体验人生过往,我们所积累的人生、感悟修行,包括我们的思想,都会用于自己的作品。作为作家来说除了思想修炼,而语言的锤炼也是功夫。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很重要,这是一个作家才华的体现,语言修炼是一种境界,如何让写作的语言使出神入化,“百练钢化为绕指柔”,有时候直指人心,读起来都很有力量,这需要每个作家平日的功力。”
中国作协会员、郑州大学教授、郑州市文学评论学会副会长刘宏志老师从写作题材选择和叙述风格方面现场讲授,他提到选题遵循的时代,叙述过程中严格遵循物理时空,关于社会变革对于作家内心的冲击,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点,强化信息包容量,找到更好的切入点,将感受融入时代,发生撞击?同时就《大时代的小人物》结合客观叙述、情绪表达,用事件来推动,对于不同的事件折射到不同的年代,有效避免的流水账的徐写方式,他提出了写作中“戏剧性的表现,传奇性的表达”的主张。因为当代社会日新月异,命运无常性不仅仅存在于小说中,更存在于生活现实本身,小说家如何抓住切入口,这个是一种考验。并非可遇不可求,其实还是挖掘的洞察本身。他说:“有很多严肃小说作家,他们好像会有意识地去否定生活村庄的这种传奇性,而是抓住日常生活的琐碎的细节,我觉得这个不是很可取的,因为时代不一样,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时代,我们生存的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戏剧性时代,你写出这种戏剧性的东西,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省作协会员结合“活着的作家与活着的作品”从艺术与装修,装饰与美化方面对作品进行了命运 与主人公内心的探讨。他说:“就经过装修的社会一定是真实,但是又不真实,因为小说本身就存在于真实的不真实的,是粉饰过的真实,粉饰过的真实也是一种形式。有时人物表面看是命运的摆布,其实是主人公内心渴望的趋势。你不情愿也罢,内心痛苦也罢,所有的挣扎包括家庭里面、婚姻里面、情感里面、事业里面只是为了生存的目标。人物命运的生活生存与情感生存,在这两种生活的挣扎过程中也是装修过的,主人的主人公的婚姻也是如此,他的情感也是如此,以装修的形式去展现婚姻的现状和他情感的现状,让主人公装修的人生与命运,通过婚姻与事业与情感的这种交替进行,恰如其分的给大时代的一个小人物,生活在一个大时代的小人物,找准了一个定位,找准,所以所有的装饰可能是故事中人物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一种行为。”
郑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郑州工作》主编刘跃亭分享道:“这本书小作为一本小说,它能够通过对生活现状的身边的人物,包括对时代的一些触摸,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大时代里的过客》写的小人物就是自己身边的人,我觉得这就是一本小说的成功之处就是这个作品我觉得它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作家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我想这本书哪怕过了若干年之后,让我们的后人再看到这本书,也能够感受出我们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我们所发生的一些大的背景事件,包括小人物的他的一些心路历程。跟文字打了20多年交道,当然文字它都是相通的,因为心灵相通,文字拉近我们与每个人的距离,通过文字认识更多朋友,这是一种享受。”
中国作协会员、郑州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彭进,从评论的角度围绕时代领域,从八九十年代小农经济,走上迅速的态势,包括中国这些年,房地产发展带动了城市进程,提出创作其实是社会的反映和例证,既是我们的一个经济发展的明显例证,也是主人公探索现实领域,与此发展和谐的例证。
中国作协会员、河南作协理事、郑州市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梦情人物题材方面做了分享,他说:“许多评论家说过为什么很多著名作家都喜欢写小人物,写大人物的老师们写出名了,所以大人物越来越不好写了,有没有可能从小人物着手,把小人物写火。”另外他提出了小说写作中的议论、第一人称写法,提出了思考,他的发言又引发了与会专家结合此次新书“小人物选材、写作手法,表述形式、”进行了讨论。
分享会上,市小说学会执行秘书长魏灵芝,王卿、丁艳华、路遥都做了精彩分享。原本一个小时的分享会,因为专家和老师们热情高涨,灵魂火花喷射,不觉延长了一个小时。分享会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还一起前往红色文化馆进行了参观。
大众世界,群体个像,其实都是人生在不经意撞上的幸福与痛苦,无奈与挣扎,苦难与灾害,这些与每个人相互关联的事件都会影响到我们情绪甚至命运走向。人间多少事,一念悲,一念喜,一念存,一念亡。 悲喜交集,很多时候,也许真是生命的常态。生存的需求,时代的强音,催促着我们,也锻造着我们,考验着我们,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灵魂,无不在人性,社会和时代的背景墙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这就是我们人类的命运,也是人类的使命,无可懈怠,无处躲避。《大时代的小过客》带给我们“时代”的考量,以及人生的思考,命途的正念和处世态度的思辨。祝贺王淑敏老师新书分享会圆满成功,再次感谢所有参与和关注活动的老师和朋友们。
责任编辑:李伟